血常规为何让医生们如此痴迷,每次看病都要化验,原因为何?
2020-08-26相信不论看过病的没看过病的朋友都听过一项检查叫“血常规”。
一般情况下,只要病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腹痛腹泻的,甚至也不知道哪里的疾病就是不舒服的,都会查血常规。

血常规就好像是电工的测量笔,不管哪里有问题,都可以先检查一下并发现问题。
其实不然,大家看到的毕竟只是操作的表象,而深层次的因素,是因为血常规能发现很多问题,范围很广泛,经济廉价,所以被广泛采用,不然,又怎么叫常规呢。
血常规能发现那些问题呢,咱们详细剖析一下。
第一,看急性炎症
所谓的炎症,就是当人体受伤以后,机体启动一种保护机制来进行抵御或修复的过程。
而对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入侵人体以后就会形成急性的炎症,而急性炎症早期(24小时内)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期(24~48小时)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晚期(48小时后)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我们一般认为:细菌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性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故而,大家经常在化验单上看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等,都是白细胞的种类范畴,而化验血常规看这些细胞的变化,就是为了明确感染的类型的,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发热的病人常规是淋巴细胞升高为主,或者血常规没有白细胞的升高,我们考虑可能仅仅是病毒感染,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了,这就是化验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从血细胞看血液相关性疾病
这一类比较多,比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类型的贫血、血液浓缩与否、淋巴瘤等等。
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还有很多,但是一张血常规往往就能发现猫腻,既简单又实用。
比如,有个女孩经常牙龈出血,来到医院看了牙科、进行了止血,发现止不住,身体也没有别的异样,于是,化验一个血常规,发现白细胞特别的高,最后确诊为白血病。
比如一个中年女性经常感觉疲惫,化验血常规,发现了贫血,并且是营养不良性贫血,于是发现问题就能治疗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血常规只是从静脉血中取出来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形态等问题来推测疾病,但是对疾病的定量诊断却达不到,比如,血常规可以发现白血病,却不能确诊为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这时候往往需要骨髓检查才可以。
当然,血常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要化验的
血常规尽管是常规检查,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要化验的,化验单的开具一般都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的,如果一个病人吃坏东西了拉肚子,经验上一般都能判断为胃肠炎,如果比较轻,不用管自己也能好,如果拉的次数比较多,输液点也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化验血常规就是可有可无的事儿,如果说用于诊断,此时血常规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大多数时候,短短几分钟的接触医生是很难把一个病的疾病人搞清楚的,为了避免漏诊误诊而出麻烦,常规的检查往往也就形成了习惯。
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做不做检查,病人都可以决定,或者拒绝,但漏诊误诊的风险就需要与医生一起承担了。
总结:大多数情况下,血常规主要的还是看炎症,因为大多数来看病的病人还是以炎症居多,而有些疾病,往往也会首先表现到血上,这也是血常规为何作为常规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年轻时经常乱喝酒,老了小心反酸、烧心、胃病找上门
最近跟几个患者聊天,发现好几个患者频繁反酸、烧心有事因为年轻时候喝酒太多了,而且常常大量喝到天荒地老、喝到怀疑人生,然后到了50多岁就开始天天...
-
为什么每次大便后,都要看看自己拉的大便?
据说90%以上的人都有拉完屎回头看一眼的习惯,究其原因,有人说:“毕竟是你身体里掉出来的一部分啊,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冲走实在是太冷血了!”其实这个...
-
美丽的误区——洗肠能排毒吗?
洗肠能够排毒的说法,可能很多人的来源,是源于网上宋美龄女士长期通过灌肠保持长寿。台湾作家王丰先生在他所著的《美丽与哀愁宋美龄》一书中,曾详细...
-
长期吃面条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面条的正确吃法是什么?
曾听一位朋友说他有做段日子整整吃了三个月的面条,什么原因没细问,但吃习惯米饭的人突然转变成天天吃面条,除了经济因素,那么还有个可能就是身体上...
-
【患者提问】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有什么区別?
想必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定是自己或是家人朋友,经常性的遇到消化系统疾病。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均是临床内科常用药,属于大家所熟知的质子泵抑制剂(PPI...
-
是时候带家里老人上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了!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疾病要早防早治,但面对人类几千种疾病,该挑选哪些检查项目?什么时候开始检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特别是老年人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