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胰腺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所致,以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等为主要表现,根据影像学等检查可以诊断,治疗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病因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1.胆道系统疾病
胆石症、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等胆系疾病,容易导致胰液引流不畅,引起慢性胰腺炎。
2.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也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酒精可以引起酒精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而逐渐进展成慢性胰腺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也会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对胰腺造成慢性损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均可成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因,约占2.8%。
4.特发性
多见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无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5.遗传
是一种罕见的、外显率较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胰腺疾病,患者多有家族史,多在幼年发病,伴有高胰腺癌发病率。
6.其他
吸烟、营养因素、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因素也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轻度慢性胰腺炎可以无任何明显的不适表现,或仅有轻度消化不良,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1.腹痛
是慢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症状,多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疼痛为间歇性,之后发展为持续性上腹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饮酒后诱发,平躺时疼痛可加重,蜷曲身体时疼痛有所缓解。腹痛可能与胰管梗阻、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胰管高压有关。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可引起消化不良,出现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饱胀、脂肪泻(腹泻)等表现,其中脂肪泻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个表现,主要是排便次数增多,排出大量恶臭有油脂的粪便。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
慢性胰腺炎会破坏胰腺B细胞,可出现血糖增高的表现,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4.体征
(1)可有腹部轻压痛的表现。
(2)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者,腹部可以触及包块。
(3)胆总管受到压迫,可出现黄疸。
检查
1.体格检查
(1)视诊
也就是常说的"看",医生会通过观察消瘦、营养不良等来初步判断病情。
(2)触诊
医生会通过触摸腹部的方法帮助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及疼痛特点,进而帮助诊断。
2.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可以发现粪便中有未消化的肌肉纤维和脂肪滴。
(2)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
主要是通过测量胰腺分泌的胰液量、胰液电解质浓度、胰月桂酸试验、粪便试验等,一般只在胰腺功能严重受损时才会有阳性结果,即使结果是阳性,也有可能是小肠吸收障碍类疾病引起。
(3)胰腺内分泌功能测定
可以发现糖耐量异常、血胰岛素、C肽、血浆胰多肽减少。
(4)血清CCK测定
正常值为30~300pg/ml,慢性胰腺炎患者可高达8000pg/ml。
(5)其他检查
急性发作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可升高,其他指标如IgG4、血钙、甲状旁腺素、病毒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可以看到胰腺区是否有钙化灶、结石影。
(2)超声及内镜超声(EUS)
超声检查通常作为慢性胰腺炎的初筛检查,可显示胰腺形态改变,胰管狭窄、扩张、结石或钙化及囊肿等征象,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内镜超声除显示形态特征外,还可以辅助穿刺活检组织学诊断。
(3)腹部CT
腹部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见到胰腺体积变化、胰管结石、主胰管扩张、胰腺实质钙化和萎缩、假性囊肿及胰周筋膜增厚等。
(4)磁共振成像(MRI)
对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优于CT,尤其对胰实质异常改变敏感,主要包括T1抑脂加权像信号强度降低,加造影剂后延迟增强,且增强不明显。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主要显示胰管形态改变,以往是重要诊断依据,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仅在诊断困难时选用,更多是一种治疗手段。
(6)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可清楚显示胰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胰泌素增强MRCP能观察胰管顺应性;评估胰管分支数量或出现的新分支;通过碳酸氢盐及胰液的分泌量间接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
4.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用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可发现胰腺外分泌实质减少伴不规则纤维化,纤维化主要分布于小叶间隙形成"硬化"样小叶结节改变。
诊断
在排除胰腺癌的基础上,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有以下几项。
1.出现典型的上腹部腹痛,伴或不伴体重减轻等表现。
2.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出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改变。
3.影像学检查有慢性胰腺炎的胰胆改变征象。
4.实验室检查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依据。
其中,第1项为诊断必须项,第2项阳性可确诊,1+3可基本确诊,1+4为疑似患者。
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以消除病因,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为主。
1.一般治疗
(1)戒烟戒酒
确诊为慢性胰腺炎后,需要及时戒烟戒酒,以免加重或诱发疾病。
(2)调整饮食结构
1)少食多餐,规律饮食。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3)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糖的摄入。
(3)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适量进食富含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植物油、坚果等。
(4)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者,可以采取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通过输液的方式将营养送到人体中。
2.药物治疗
(1)胰酶制剂
可以应用外源性胰酶制剂替代治疗,在饮食疗法辅助下疗效更好,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泻等,常用肠溶型、含高活性脂肪酶、超微微粒型等胰酶制剂,建议餐中服用。
(2)镇痛药物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效果不佳者,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但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吗啡。
胰酶制剂也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效果。
(3)降糖药物
出现血糖增高时,在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可以适量口服降糖药物,帮助控制血糖,如二甲双胍等,若口服药物效果不好,可以使用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
3.手术治疗
(1)内镜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主要用于胰管减压和取石,以及胰腺假性囊肿等,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和鼻胰管引流、胰管胆管支架置入和扩张、内镜下网篮取石及气囊扩张取石、碎石、囊肿引流等。部分还可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
(2)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有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旨在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展,但不能逆转病理过程。
手术方式包括四大类:
1)胆道手术:适用于有胆管结石或Oddi括约肌狭窄者。
2)胰管空肠吻合术:适用于胰管有多处狭窄者。
3)胰腺切除术:适用于胰腺纤维化严重但胰管未扩张者。
4)内脏神经切断术:仅用于其他方法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疼痛,或作为其他手术方法的辅助手术。
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假性囊肿、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胰源性胸腹水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