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人体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均可激惹虫体异常活动,上窜胆道;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窜入胆道者80%在胆管内,可为1~100余条。蛔虫进入胆道后,其机械刺激,引起括约肌强烈痉挛收缩,出现胆绞痛,尤其部分钻入者,刺激症状更频发,在其完全进入胆道或自行退出,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其尸体碎片、角皮、虫卵将成为以后结石的核心。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胆管阻塞是不完全的,故甚少发生黄疸,主要是蛔虫带入的细菌导致胆管炎症,且可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肝脓肿、膈下脓肿、胆汁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胆道出血、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1.腹痛

蛔虫钻入胆道,刺激胆总管的壶腹部括约肌,使之产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患者出现剑突下突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这是胆道蛔虫症状的特点。患者腹痛的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常常腹痛剧烈,但体征轻微。发病初期腹部喜按,但随着胆道炎症的发生而出现拒按。

2.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据报道呕吐出的蛔虫可多达数十条甚至上百条之多,小儿由于咽喉反射敏感性较差,可从鼻腔中爬出蛔虫。

3.寒战、发热

胆道蛔虫患者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之内,当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但体温的上升与腹痛的程度不成比例。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管炎,除非虫体退出胆道,炎症缓解,体温多不会自退。

4.黄疸

单纯的胆道蛔虫因虫体表面光滑,不易形成完全性胆道梗阻。但蛔虫钻入胆道后,若蛔虫的数量多、蛔虫死在胆道内,或反复发作的胆道蛔虫引起胆管炎时,可引起胆道梗阻,在梗阻后24~48小时可出现黄疸。患者还可出现肝大。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胃十二指肠液和粪便镜检可发现虫卵。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临床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的诊断较有价值,准确率可达95.6%,胆道蛔虫B超的影像学特征有:①胆管有轻度或中度的扩张,管壁增厚;②胆管两边可见两条回声光带,蛔虫的体腔则在胆道的中间出现条状的无回声区;③可见卷曲、回缩,甚至正在蠕动的蛔虫。

(2)X线静脉胆道造影 胆道在造影剂注射5分钟后就会显影,45分钟后为显影最佳状态,60分钟以后造影剂会逐渐的排出而影响显影的效果,因此最好选在造影剂注射1小时内拍片,蛔虫的发现率约为50%。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可从十二指肠乳头内注入造影剂,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主要根据以下3点:

(1)突发性、阵发性、钻顶样胆绞痛;

(2)发作间歇期如常人,部分患者有排出蛔虫病史;

(3)彩超见胆管轻微增粗,腔内双线状回声。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调。除非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1.内科治疗

(1)解痉镇痛 ①解痉镇痛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654-2,维生素K3等,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绞痛。绞痛剧烈,在诊断明确时可配合应用杜冷丁、异丙嗪、苯巴比妥等。②针灸治疗:发病初期可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上脘、太冲、鸠尾、脐俞、内关等。③用食醋50ml、芝麻油25ml口服。

(2)利胆驱虫 ①中药乌梅汤。②胆道排蛔汤。③驱虫药物:左旋咪唑、驱虫净(四咪唑)、驱蛔灵等。④氧气驱虫:插入鼻胃管之后,成人缓慢的一次性注入氧气3000ml,儿童酌减。⑤应用33%硫酸镁。⑥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取虫。

(3)预防和控制感染 可采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甲硝唑或替硝唑等抗生素。

2.手术治疗

胆道蛔虫若经非手术治疗2~5天,症状不见缓解或加重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急性期过后,经治疗胆管内仍有蛔虫或并发胆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胆总管探查,取出虫体、引流胆道。术后还需注意驱虫治疗,以免蛔虫病复发。

并发症

蛔虫可沿胆道钻入肝脏引起肝脓肿,还可穿破胆道形成胆漏,或穿入肝静脉,严重者可穿入肝脏后再钻入肺,引起肺出血性梗死和肺脓肿。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命。

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

2.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