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大肠恶性淋巴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常因延误诊治而预后不良。好发于淋巴组织较丰富的回肠末端和盲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分布特点可以呈局限性,但一般较癌累及范围广。常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病是胃肠道的一种罕见肿瘤,占大肠恶性肿瘤的0.2%~1.2%。

病因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辐射、化学致癌、毒素等因素有关。

1.病毒

EB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癌基因被激活,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

2.免疫抑制

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抑制有相关性。免疫抑制药对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影响。

3.环境因素

杀虫剂、农药、药物、油漆、原子弹辐射、接受放射及化学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淋巴瘤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可分三型:

1.弥漫型

以浸润为主,肠壁弥漫性增厚、变硬,病变肠段失去光泽,肠腔狭窄,蠕动消失,黏膜内可见增厚的皱褶,也可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类似于浸润癌,累及范围大。

2.息肉型

肿块呈宽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息肉样肿块,也可呈多发性半球息肉,类似良性淋巴样息肉病,表面光滑,色白,局部浸润增厚,结肠袋半月襞消失,局部僵硬,蠕动消失。

3.溃疡型

可呈恶性溃疡特点,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溃疡平坦表浅,表面白苔,周堤平坦等。有一种肠外肿块型,由内向肠腔外生长,肿块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黏膜面正常。

检查

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在内镜下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活检病理有时仅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可能与取材过浅、组织太小、组织钳夹时挤压等因素有关。大肠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取活检时除黏膜取材外,还应夹取黏膜下组织。

诊断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查。

本病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二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当纤维结肠镜不能区分时,常依赖活组织检查确诊。

治疗

大肠恶性淋巴瘤宜采取以手术和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方案的原则:

1.结肠根治或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身联合化学治疗,加早期多药化疗(化学疗法)。

2.病变广泛者,姑息性结肠肿瘤切除术后,再行全身化学治疗。常用化学治疗方案有: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R-CHOP(美罗华+CHOP)、MACOP等方案。

3.淋巴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高,适用于局限性病变和区域淋巴结的治疗,放射治疗受限于小肠和结肠放射治疗后的并发症,因此,适合用局限病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