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疝

腹膜后疝(retroperitoneal hemia)又称腹膜隐窝疝,是内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向脏层腹膜皱褶处向外突出的囊或畸形开口处疝入。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旁、盲肠旁或乙状结肠曲间的腹膜褶凹处,疝入的内脏常为一段小肠。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突然发生肠梗阻而在某一体位的改变又可以突然缓解是本病的特点。患者常出现餐后腹痛或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平卧时可出现腰痛。X线检查可见站立侧位时一段扩张的小肠向后方伸展,超过脊柱的前缘和骶骨上半部,可见多个小肠螺旋圈关闭在一个小空间内,无蠕动或者有逆蠕动。治疗以手术为主。

病因

其疝环的形成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1.先天性因素

由于胚胎期小肠旋转所造成的腹膜隐窝而导致。

2.后天性因素

在有些隐窝及其周围可由外伤或手术造成的腹膜孔隙而形成疝环。如直结肠手术或结肠造瘘术以及子宫切除等手术时不注意缝合关闭造瘘肠管与侧腹膜的孔隙或盆底腹膜关闭不全等,均可形成腹膜后疝。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肠梗阻,多可以自行缓解。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史,或疼痛突然发作,逐渐加剧,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腹部可触及局限性包块,发作时有压痛,肠鸣音可亢进或有高调气过水声。有时有便秘或发作性腹泻,平躺时有腰痛。

检查

1.X线检查

X线表现取决于检查时疝囊内有无肠袢。最重要的表现是在站立侧位时见有一段扩张的小肠向后方伸展,超过脊柱的前缘和骶骨上半部,可见有多个小肠螺旋圈关闭在一个小空间内,无蠕动或者有逆蠕动,其近端肠袢有扩张和淤积,有时见有气液平。

2.B超检查

可探及液性暗区包块或能识别梗阻的肠袢。

诊断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确切诊断需依赖于手术剖腹探查。由于此病少见,部位深在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如发现不可逆性肠梗阻者,应该想到腹内疝的可能性,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手术。腹膜后疝的主要危险是引起肠梗阻。对急性肠梗阻应立即手术,此外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止肠袢坏死。如为绞窄应切除坏死肠段、端端吻合、修补隐窝腹膜裂孔隙,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