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

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是由腺管和绒毛两种结构组成的腺瘤,占结直肠腺瘤的5%~15%,其发生的癌变的概率在20%左右。腺瘤呈中等大小,多带有厚柄的蒂,表面部分呈绒毛状或结节状。

病因

这一类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环境毒素和遗传倾向性是已知的导致肿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影响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

与结直肠管状腺瘤相同,粪便带血是最常见的症状,颜色鲜红,多在粪便表面或排便后,若息肉大且位置低,则常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感,甚至排便不畅,腺瘤脱出肛门。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较大的肿瘤可以导致肠梗阻和肠套叠,从而引起腹痛、便秘等症状。

检查

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大部分息肉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有无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造影可以发现肿瘤并确定其位置与周边的关系,病理活检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类。一般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等可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酸碱平衡情况。

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明确诊断。直肠指检可触及肿物,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进一步确诊,并同时取病理活检定性,即可诊断。

治疗

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活动度、有无癌变等情况制订手术方案,首选内镜下电凝切除。对于多发性的腺瘤,在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及肿瘤情况的前提下,可将病变肠段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