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综合征

盆底综合征是指盆底结构包括直肠、肛提肌以及肛门内外括约肌等神经肌肉异常引起的综合征。如大便失禁、会阴下降综合征、肛门瘘、出口梗阻性便秘、慢性肛门疼痛综合征等。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或失禁以及盆底压迫感、疼痛等。

病因

盆底功能的异常是由神经和(或)肌肉异常所致。

1.出口梗阻性便秘

(1)出口梗阻性便秘 病人表现为粪便通过肛管极其困难,排便费力。病因和机制不很清楚,可能是一组多源性功能障碍。①肛门痉挛 排便困难是由于盆底横纹肌,主要是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不能松弛。有时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的活动反而增强,丧失协调运动,以致会阴下降不全,引起排便困难、排便不彻底、肛门疼痛。②成人型巨结肠 是由于肛门直肠交界处缺乏某些神经节细胞,粪便抵达直肠不易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难以发动排便。③肛门直肠感觉障碍 由于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损伤了会阴神经,造成在直肠充盈扩张时便意迟钝,感觉阈升高,且多伴肛门外括约肌和直肠耻骨肌对直肠充盈扩张的反应障碍,引起排便困难。④会阴下降综合征 由盆底肌群肌力减弱引起,可能因衰老或神经受损所致。分娩时容易损伤支配耻骨直肠肌的骶神经(S3和S4),盆底肌群一旦减弱,任何用力都可引起会阴明显下降,致使直肠扩张,过多的直肠黏膜突入直肠内,常有排便不畅、经常有便意感,排便常用力。

2.直肠膨出

直肠膨出系直肠前壁疝入阴道后壁。可无症状,但多数表现为排便困难,也有些主诉肛门疼痛、粪便渗漏、肛门出血等,还有阴道脱垂、尿失禁等其他症状。

3.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可表现为前壁黏膜脱垂。过度用力可造成直肠套叠。直肠套叠或脱垂的顶部紧紧套进盆底而受创伤,引起直肠孤立性溃疡。可引起出血、肛内疼痛、排便障碍等。

4.慢性肛门疼痛综合征

主要有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痛、尾骨痛、会阴下降综合征、慢性特发性肛门痛。其中,痉挛性肛门痛病因是肛提肌、尾骨肌痉挛,遗传性肛门内括约肌肌病也可能和疼痛有关,此外,乙状结肠收缩也可能起作用。尾骨痛是功能性的,病因不清。

5.特发性大便失禁

又称为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其病因是支配盆底横纹肌及肛外括约肌的神经进行性损害及内括约肌功能减退。大多数病人肛门静息压及缩窄压下降,肛外括约肌肌电异常,提示神经病变为其基础。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有便秘、大便失禁、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不畅及直肠脱垂。长期用力排便出现血便和黏液往往提示直肠脱垂,同时也有相关的直肠孤立性溃疡。但要除外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的可能。部分患者有大便失禁。这些病人有长期大便用力史,分娩是造成盆底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应用测压器械检测直肠压力对盆底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一般包括肛门长度、肛管静息压、直肠缩窄压及排便压力的测定。但某些情况下直肠测压结果与盆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尚有不小的差距,故应谨慎对待直肠压力测定的结果。

2.其他辅助检查

排便致肛门疼痛患者用力排便过程中,肛管内超声可检测到肛门括约肌变短变厚(耻骨直肠肌变短变厚更为显著)。肛管内超声检查对诊断盆底肌肉协调障碍及肛门痉挛有一定意义。应用排粪造影技术测定患者的肛直角、肛上距、肠耻距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如用力排时发现耻骨直肠肌不松弛和(或)挛缩,直角不增大或缩小,可见耻骨直肠压迹及压迹加深加宽,直肠壶腹部狭小时可诊断盆底综合征。

诊断

1.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有便秘、大便失禁、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不畅及直肠脱垂。

2.体征查体

见会阴部瘢痕,肛门指诊提示肛门松弛及缩窄无力。腹部用力模拟排便时会阴向下移动超过2cm以上。排便时见直肠脱垂于肛门外或于肛门内触及脱垂之直肠。

3.辅助检查

以上辅助检查有助本病诊断。

治疗

由于盆底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尚不十分清楚,对该病的处理方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1.排出阻滞性便秘

一些患者需要应用缓泻剂。给予高纤维素无效的患者应对足量纤维素饮食情况下的结肠通过时间重新予以测定,以明确患者是否适宜应用高纤维素膳食。对肛门痉挛患者可采用肉毒梭菌毒素注射治疗,对肛门痉挛有较好的疗效,且该疗法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至今尚未发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2.直肠脱垂的治疗

对直肠脱垂的处理方法比较多。于结肠镜直视下应用消痔灵注射液等对高位直肠黏膜进行注射,通过使直肠黏膜与肌层或直肠高位部分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纤维化,致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此外,直肠脱垂是手术的适应证之一。目前对直肠脱垂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有:直肠瘢痕固定术、肠管切除术、括约肌折叠术、直肠悬吊固定术及肛门环缩术。

3.大便失禁的治疗

如于分娩或直肠肛管外伤过程中发生肛门外括约肌损伤致大便失禁,则括约肌成形术及会阴体重建术常有较好疗效。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可采取双侧髂腰肌转移盆底肌加强替代术,术后结合盆底肌的协调共济肌与毗邻肌诱导训练,直肠反射诱导训练及排便反射的康复训练常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