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克罗恩病

小肠克罗恩病是以小肠肠壁全层跳跃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为主的小肠疾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小肠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回盲末端,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可有反复发作的现象,不易根治。少数病例急性起病,以青中年为主,男性稍多于女性。出现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甚至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良。

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与免疫、遗传及感染因素关系最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肠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典型病例

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程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

1.症状

(1)腹泻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每天排便2~6次,一般无脓血或黏液,如直肠受累可有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2)腹痛 比较常见,多位于右下腹,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餐后腹痛与胃肠反射有关。

(3)发热 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的吸收等均能引起发热,一般为中等发热或低热,常间歇出现。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脓性并发症时,多可出现高热、寒战等毒血症状。

(4)其他 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消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营养障碍和肠道外表现,以及由并发症引起的临床表现。

2.体征

(1)腹部包块 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

(2)便血 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比,便鲜血者少,量一般不多。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常升高,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血细胞比容下降。

(2)血生化 白蛋白降低,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

(3)粪便常规 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可为阳性。

(4)肠吸收功能试验 因小肠病变而作广泛肠切除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可作肠吸收功能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肠道钡剂造影能了解末端回肠或其他小肠的病变和范围,其表现有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2)CT、MRI和超声 CT或MRI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梗阻、瘘管和腹腔脓肿等,分辨率高的B型超声也能显示肠壁增厚、瘘管及腹腔脓肿等病变。

(3)内镜检查 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以及鹅卵石征等不同表现,病变呈跳跃式分布。

诊断

对于中青年患者有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或脐周痛与腹泻、腹部包块、发热等表现,结合X线和(或)内镜检查发现肠道炎症性病变主要在末端回肠与邻近结肠且呈节段性分布者,应考虑本病。

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要素饮食或全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胆碱能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胺吡啶(SASP)仅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结肠者;美沙拉嗪适用于病变在末端回肠和结肠者。该类药物一般用于控制轻型患者的活动性,也可作为缓解期或手术后的维持治疗用药,但疗效有限。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活动性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中、重型患者或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的轻型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适用于对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者。

(4)抗菌药物 某些抗菌药物如甲硝唑和环丙沙星对控制病情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大。

(5)其他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重复治疗可获得较长期缓解,近年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感染为该药的禁忌证。

3.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及出现并发症时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病变肠段。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和急性肠穿孔,也可发生肛门区和直肠病变、瘘管、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肠外或全身性病变有:关节炎、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炎症性眼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肾结石、血栓性静脉炎、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淀粉样变性、骨质疏松等。年幼时患病可有生长受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