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炎症性肠病 > 科普文章

同样是腹痛与拉肚子,为什么医生说你是肠道正常,他是有病变的?

2020-11-20

如果要问消化科中最常见的病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的概念中都是肚子痛,拉肚子。

的确,肚子痛,拉肚子,可以说是消化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病,无论男女老少,基本每个人都有过,甚至一些人长年累月的发作,吃了不干净食物后发作,喝了一些牛奶后发作,要考试面试是发作,精神情绪紧张时候发作,受凉后发作,总之,感觉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诱发菊花门的开放,导致淋漓尽致的喷出……


上医院来找医生看病,但医生诊治后,一般会告诉一些病人,你没大问题,注意休息饮食就可以了,而一些时候,医生会慎重地告知你,你可能要好好检查进一步明确,你可能是肠道有病变,注意下是不是炎症性肠病。

为什么同样的腹痛与拉肚子,会如此的天壤之别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种情况分属的两种不同的疾病: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总得来说,这两类疾病,需要症状和内镜相结合来诊断。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以慢性、反复复发、病因不明为特征。患病后患者不仅有腹痛、拉肚子等症状,关键肠道内镜检查可以看到明确的肠道溃疡、出血、狭窄等病变。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性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而无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或生化指标改变。患此病的患者仅仅只表现腹痛、拉肚子等症状,重点是这类患者查肠道内镜无明显病变。

导致这两者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传统观点认为IBD为器质性病变,而IBS为缺少结构改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一直以来肠道有无病变都被作为IBS和IBD的主要分界点。

目前普遍认为IBD的发生为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基础上,肠道菌群驱动的肠粘膜出现问题,导致肠道出现了溃疡、糜烂等病变。

而IBS的发病机制为脑--肠轴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肠道微生态改变等,相对来说,这类发病原因在肠道上更多得是引起神经因素及肠道内环境变化,从而出现腹痛拉肚子,而一般不会出现肠道黏膜出现明显病变,但近年来黏膜的低度炎性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IBD和IBS在临床表现上有何联系?

IBD与IBS症状有一定的交错,腹痛、腹部不适、腹泻等均可为共同表现。有研究表明约1/3的缓解期IBD患者存在类似于IBS的腹痛、腹泻症状,称之为“IBD-IBS”样症状。另外,部分患者在确诊IBD之前,刚开始的症状就是表现为肠功能紊乱,类似于IBS。有学者发现,诊断为IBS者的IBD的发生率比未诊断为IBS者的IBD的发生率高8.6倍。

IBD患者在病程中常同时存在以下报警症状:持续性腹痛、夜间腹泻、大便带血、体重下降、贫血、发热等,且可有外周关节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肠外表现存在。而IBS的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受影响,且腹痛症状常在排便排气后好转。

这两类疾病靠哪些检查来简单鉴别诊断呢?

这两类疾病虽然很多症状相同,但是要区别起来其实并不难,做个粪便检查和肠镜基本就可以区别了。

1.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虽为简单的检查,却有助于两者的鉴别。IBD患者常有粪便潜血阳性,并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出现不同程度阳性,而IBS则绝无脓血。此外,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自身抗体等均有助于两者鉴别,IBD一般都有阳性表现,而IBS一般检查都是阴性,没有问题。

2.肠镜:肠镜可直视下观察肠道粘膜外观,UC常由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扩展,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常见粘膜粗糙、炎性息肉等改变,CD多累积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镜下可见纵行溃疡、粘膜鹅卵石样变等,而IBS患者在镜下未见明显器质性改变。此外,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有助于IBD的确诊。

这两类疾病治疗上有什么区别吗?

IBD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肠道黏膜愈合及防治并发症。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需要,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治疗;

IBS治疗上,主要是改善症状,通过饮食治疗和适当的心理辅导干预,必要时辅以一定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肠道益生菌、解痉剂、止泻剂和抗焦虑抑郁药物等。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