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肠镜带来惊人效果!
2020-07-22中国和美国都是人口大国,而美国在疾病特别是癌症预防方面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其很多政策和推广效果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甚至有很多值得老百姓借鉴的地方。
比如说,美国推荐5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定期检查肠镜,这一政策坚持了十几年,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推行结肠镜筛查成效明显
早在2000年前,美国人就意识到结直肠癌就已经成为人群罹患的主要癌症之一。根据90年代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因此而死亡的病例,更是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率的前三名。
进一步的统计发现,年纪越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风险越大。因此,美国政府坚决采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对50岁以上的公民提出“每年普查结肠镜”的建议。那时,美国相应人群的结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再来看看2017年的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到现在,为男性0.6‰和女性0.27‰。
也就是说,在美国,今年将有数十万的爱人、亲人、朋友本来将面临结直肠肿瘤的打击,甚至死亡的考验,但获益于结直肠镜筛查而免除厄运。
结肠镜筛查如何预防结肠癌
都说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奏”,实际上确实如此。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5年不等(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大肠息肉说的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很难主观上有所察觉。息肉也有好又坏, 有的息肉相对安全,而有的却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这时候,结肠镜就展示除了它的巨大作用,没有感觉的结肠息肉在结肠镜下无处遁形,可即时内镜下切除。这种操作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有效的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显著降低了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中国的情况如何?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但50岁以上人群接收肠镜检查的比例只有不足15%。
这么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的要走!快快行动起来,呼吁身边50岁以上的老人将肠镜检查项目纳入体检的清单,远离癌症,珍惜健康!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通而不畅的不只有输卵管,还有更吓人的!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一般来说40岁至50岁的人结直肠癌发病率...
-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随访,可行?可靠?可否?
针对近期网友的提问对“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治疗后如何随访”我们参照了《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摘取了部分内容如下:目前文...
-
什么?癌症可能存在传染性?
生活中人们总是“谈癌色变”,在以往的常识中,即便是最恶性的肿瘤也有底线——顶多和宿主同归于尽,癌症的下一次攻击必须从下一个受害者身上重新开始。然...
-
结肠癌比较常见的扩散方式分这几类!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病变中的一种,医生指出,人们在患有该病后,若是长期不能对症有效的治疗,是很容易出现病症扩散蔓延的症状,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
最全《结直肠癌诊疗流程图》果断收藏
我国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
-
结直肠癌筛查:让息肉到肠癌的演变就此打住!
结肠癌流行病学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极高,占其癌症发病率的第2或3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