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肠镜带来惊人效果!
2020-07-22中国和美国都是人口大国,而美国在疾病特别是癌症预防方面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其很多政策和推广效果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甚至有很多值得老百姓借鉴的地方。
比如说,美国推荐5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定期检查肠镜,这一政策坚持了十几年,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推行结肠镜筛查成效明显
早在2000年前,美国人就意识到结直肠癌就已经成为人群罹患的主要癌症之一。根据90年代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因此而死亡的病例,更是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率的前三名。
进一步的统计发现,年纪越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风险越大。因此,美国政府坚决采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对50岁以上的公民提出“每年普查结肠镜”的建议。那时,美国相应人群的结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再来看看2017年的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到现在,为男性0.6‰和女性0.27‰。
也就是说,在美国,今年将有数十万的爱人、亲人、朋友本来将面临结直肠肿瘤的打击,甚至死亡的考验,但获益于结直肠镜筛查而免除厄运。
结肠镜筛查如何预防结肠癌
都说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奏”,实际上确实如此。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5年不等(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大肠息肉说的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很难主观上有所察觉。息肉也有好又坏, 有的息肉相对安全,而有的却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这时候,结肠镜就展示除了它的巨大作用,没有感觉的结肠息肉在结肠镜下无处遁形,可即时内镜下切除。这种操作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有效的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显著降低了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中国的情况如何?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但50岁以上人群接收肠镜检查的比例只有不足15%。
这么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的要走!快快行动起来,呼吁身边50岁以上的老人将肠镜检查项目纳入体检的清单,远离癌症,珍惜健康!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结肠癌术后便秘怎么回事
结肠癌术后便秘属于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直肠腺瘤、乳头状瘤及息肉病等也已证...
-
普查肠镜带来惊人效果!
中国和美国都是人口大国,而美国在疾病特别是癌症预防方面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其很多政策和推广效果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甚至有很多值得...
-
39岁,便血,硬把肠癌拖成晚期,悔不当初!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见痔疮在人群中很常见。痔疮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便血、排便困难、排便疼痛等是痔疮的典型症状。很多人发现便血,第一个想到...
-
结肠癌比较常见的扩散方式分这几类!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病变中的一种,医生指出,人们在患有该病后,若是长期不能对症有效的治疗,是很容易出现病症扩散蔓延的症状,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
你以为是普通痔疮,其实是另外一种信号......
很多时候“便血”把很多患者蒙在鼓里,一直以为只是自己的普通痔疮发作。据调查,近年来我国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居癌症死亡率第二位。而这一切...
-
肠镜检查必须要做肠道准备吗?凡事都有“例外”!
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是重中之重,虽然每次检查之前医生反复嘱咐,但是由于步骤繁琐,过程较长,还是有许多受检者无法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导致结肠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