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让我们的胃肠变得千疮百孔?
2020-07-24人体的消化道承担着输送食物进入胃部的工作。从医学统计上看,中国目前有1.2亿胃肠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占30%,消化道溃疡发病率占10%。消化道肿瘤中,包括胰腺癌、肠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许多人直到便血或胃痛难忍时也不去医院做一次胃肠镜。到底是谁让我们的肠胃变得千疮百孔?
1、多人同桌共餐
饮食卫生无小事,一桌人坐在一起吃个饭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却容易互相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镜下检查发现,多数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都与胃部隐藏的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所以,同桌吃饭注意使用公筷,饭前必须洗手。若出现反酸、腹胀、胃部不适应做一次C14幽门螺杆菌检测,避免长期发展成老胃病甚至胃癌。
2、药物滥用
一些药物如萘普生、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都会直接损伤胃粘膜,引发胃部炎症与溃疡。一些抗生素的滥用还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失去了对一些致病菌的印制,造成长期腹胀。
3、缺少运动
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下丘脑外侧会更兴奋刺激饮食中枢,提高身体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人在运动中,腹部血液循环也会加快,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起到调节整个消化道系统的效果。若长期缺少运动,会出现胃动力不足,引发胃部和结直肠炎。因此,每日最好最点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一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
4、情绪化
都知道控制情绪分泌的是甲状腺,其实胃肠道也是一个情绪器官。胃肠道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并受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共同支配。如果平时压力过大,长时间处在一种紧张、焦虑、愤怒、悲伤中,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隐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对于此种由情绪引起的胃病,调整好自身心态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
5、果蔬吃的太少
现在许多三高病人,饮食比例中肉类占比过多,果蔬占比太少。缺少足量膳食纤维摄入,就会导致胃大肠蠕动减慢,便秘,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过长。医学统计分析,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癌发病率呈现负相关。此外,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蛋白质能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胆固醇水平比例。如果觉得一些膳食纤维过于粗糙,可以选择蒸煮的方法来让它们更好被消化。
6、吃饭太快
用狼吞虎咽涌来形容当下人的生活状态最贴切。食物没有被充分咀嚼就进入消化道,很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此外,吃饭快的人,肥胖比例较高,是正常饮食速度造成肥胖的3倍。所以,最好每餐吃饭时间不低于20分钟,应把食物嚼到嚼烂嚼软,适当放慢饮食速度。对于中老年人,吃饭更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次数。
7、暴饮暴食
交际应酬,上班赶时间都成了许多人暴饮暴食的理由。其实,这么吃法会导致胰腺产出大量消化液,造成胃部急速扩张、胃胀、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喜欢关照到处应酬的人。新闻报道中,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都是患了胰腺癌去世的。所以,饮食要7分饱,三餐需定时。吃饭时,放下工作,细嚼慢咽,避免饥不择食。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这些药和含酒精类药物一起吃,小心悲剧了!
我们生病去医院打针,医生都会反复交代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不能喝酒,否则后果可能严重。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四肢乏...
-
不断放屁,伴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是怎么回事?
这种症状很常见,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及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而且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大多数是由于肠道炎症引发,而放屁腹胀等因素...
-
为什么手术之后,医生都要问病人排气情况?背后学问可不简单!
人只有在生病了之后才会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有很多人在做完手术之后都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希望能够获得新生。在做完手术之后一般病人最好是能够静...
-
胃肠道是否健康,关注便便有讲究
便便哭了。它本只想做一坨普通的便便,从菊花而来,顺马桶而下,别无所求,奈何被赋予如此多的期望,像是活在套子里的一坨便便……说起完美的便便,相信...
-
口臭根源也许在这里
在众多引起口臭的因素中,口腔问题当然是最常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消化道疾病也会引起口臭,比如慢性的胃炎、胃食管反流、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比...
-
美丽的误区——洗肠能排毒吗?
洗肠能够排毒的说法,可能很多人的来源,是源于网上宋美龄女士长期通过灌肠保持长寿。台湾作家王丰先生在他所著的《美丽与哀愁宋美龄》一书中,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