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和含酒精类药物一起吃,小心悲剧了!
2020-08-01我们生病去医院打针,医生都会反复交代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不能喝酒,否则后果可能严重。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四肢乏力、心率加快、低血压,甚至休克等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前几日,36度+的气温让市民感受到了来自夏天深深的恶意,不少市民坦言“需要喝瓶藿香正气水压压暑气”,却被家人朋友紧急喊停。“你吃头孢了吗?吃阿莫西林了吗?吃了这两个药,喝藿香正气水可是会送命的!”
藿香正气水大家并不陌生,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是夏日居家旅行的常备药物。每支藿香正气水大约10毫升,虽然药品名为水,但成分表中显示,包含乙醇(酒精)40%-50%。这样的披着“水”外衣的药品,酒精含量却占到了一半,和头孢、阿莫西林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二者同时服用可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在与酒精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酒精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而乙醛是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种不适。常见的表现为面部潮红、视觉模糊、搏动性头痛、恶心、出汗、呕吐。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惊厥、神志不清、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困难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应。
哪些抗菌药物与含酒精(乙醇)的药物能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呢?
以下列举了两者合用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之所以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我们还是要先说说酒精的体内代谢。
酒精(乙醇)在体内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泄,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乙醛无法转化成乙酸而在人体内蓄积,导致中毒。
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药物除了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还有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其他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硝呋太尔、呋喃唑酮、氯霉素等。
常见含酒精(乙醇)的药物
使用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时应避免同时应用以上这类含酒精的药物。
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5天后才能恢复,口服或注射该类药物期间及停药7天内避免接触酒精或含酒精的制品,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者更应注意,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马上到医院就诊。
总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吃药和喝酒也是这样的关系,到院就诊时,有饮酒史和服药史则应尽可能详细地汇报给医生;用药前,多看看药品的说明书、成分等,也可以多向医生进行询问。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秋冬交替 谨防胃肠疾病复发
中秋节一过,气温骤降,各医院急性胃肠炎患者多了起来。每个医院的消化科几乎每天都会接诊二三十例肠胃不适的患者。“和朋友聚餐吃了点海鲜和凉菜,喝...
-
美丽的误区——洗肠能排毒吗?
洗肠能够排毒的说法,可能很多人的来源,是源于网上宋美龄女士长期通过灌肠保持长寿。台湾作家王丰先生在他所著的《美丽与哀愁宋美龄》一书中,曾详细...
-
为什么要做甲烷和氢呼气检查?
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健...
-
口臭根源也许在这里
在众多引起口臭的因素中,口腔问题当然是最常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消化道疾病也会引起口臭,比如慢性的胃炎、胃食管反流、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比...
-
到底是谁让我们的胃肠变得千疮百孔?
人体的消化道承担着输送食物进入胃部的工作。从医学统计上看,中国目前有1.2亿胃肠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占30%,消化道溃疡发病率占10%。消...
-
不断放屁,伴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是怎么回事?
这种症状很常见,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及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而且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大多数是由于肠道炎症引发,而放屁腹胀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