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和含酒精类药物一起吃,小心悲剧了!
2020-08-01我们生病去医院打针,医生都会反复交代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不能喝酒,否则后果可能严重。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四肢乏力、心率加快、低血压,甚至休克等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前几日,36度+的气温让市民感受到了来自夏天深深的恶意,不少市民坦言“需要喝瓶藿香正气水压压暑气”,却被家人朋友紧急喊停。“你吃头孢了吗?吃阿莫西林了吗?吃了这两个药,喝藿香正气水可是会送命的!”
藿香正气水大家并不陌生,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是夏日居家旅行的常备药物。每支藿香正气水大约10毫升,虽然药品名为水,但成分表中显示,包含乙醇(酒精)40%-50%。这样的披着“水”外衣的药品,酒精含量却占到了一半,和头孢、阿莫西林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二者同时服用可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在与酒精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酒精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而乙醛是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种不适。常见的表现为面部潮红、视觉模糊、搏动性头痛、恶心、出汗、呕吐。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惊厥、神志不清、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困难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应。
哪些抗菌药物与含酒精(乙醇)的药物能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呢?
以下列举了两者合用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之所以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我们还是要先说说酒精的体内代谢。
酒精(乙醇)在体内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泄,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乙醛无法转化成乙酸而在人体内蓄积,导致中毒。
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药物除了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还有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其他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硝呋太尔、呋喃唑酮、氯霉素等。
常见含酒精(乙醇)的药物
使用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时应避免同时应用以上这类含酒精的药物。
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5天后才能恢复,口服或注射该类药物期间及停药7天内避免接触酒精或含酒精的制品,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者更应注意,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马上到医院就诊。
总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吃药和喝酒也是这样的关系,到院就诊时,有饮酒史和服药史则应尽可能详细地汇报给医生;用药前,多看看药品的说明书、成分等,也可以多向医生进行询问。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为什么奥美拉唑停药后会有不适感?
奥美拉唑,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于胃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疗效非常明确,效果也很好。然而胃酸的过度分泌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要么是...
-
消化道肿瘤,为何检查出来很多是晚期?
大家知道,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含了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很长的肌性...
-
是时候带家里老人上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了!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疾病要早防早治,但面对人类几千种疾病,该挑选哪些检查项目?什么时候开始检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特别是老年人很...
-
先吃药还是先吃饭?一篇正确实用的服药指南带你轻松了解!
胃动力药需要饭前服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药...
-
胃肠道是否健康,关注便便有讲究
便便哭了。它本只想做一坨普通的便便,从菊花而来,顺马桶而下,别无所求,奈何被赋予如此多的期望,像是活在套子里的一坨便便……说起完美的便便,相信...
-
夏季高温猝死 竟然大部分是它惹的祸!
炎热的夏天到了,我们会经常抱怨“热死了”,人真的能热死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正常条件下,人体会根据外界温度,通过控制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